想靠贩毒改命运的墨西哥青年
美文示范
以文化建设赋能社区治理
716新莆京
新京报讯(记者慕宏举)日前,新京报记者获悉,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民三庭普法“金团队”走进六里屯街道嘉福园社区开展“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之防范金融网络诈骗”普法宣传活动,面对面、一对一,宣讲防诈法律知识,提高居民反诈意识,共筑反诈防线。“金团队”法官助理熊格、刘慧雨走进社区广场,架起小桌板,现场发放普法宣传材料。此前,“金团队”根据公安部公布的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中涉及金融领域的诈骗案例,特别制作了《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之防范电信诈骗指南》宣传手册。社区居民翻看的同时也提出了这样那样的问题716新莆京,干警们就金融网络诈骗的常见类型、陷阱及防范措施进行了耐心解读和答疑。新京报记者了解到716新莆京,“金团队”通过三起案例向社区居民进行普法宣传。在第一起案例中,张大爷通过微信结识了一位“好友”,对方自称资深股民、投资高手,有内部炒股渠道716新莆京,稳赚不赔,还不断给张大爷看近期炒股的收益图,张大爷便相信了对方,选择加入投资群聊并下载投资APP。后张大爷在“好友”的指导下在APP上进行小额投资试水,并获得返利。张大爷尝到甜头后,加大投资金额,后续想要继续提现时,却迟迟无法到账。当张大爷察觉被骗时已被对方拉黑。对此法官提示,“稳赚不赔,高额回报”的投资理财,有可能是诈骗。在第二起案例中,张某在家中接到微信好友申请,对方称可以快速贷款。因张某恰好有资金需求,便通过对方好友申请。对方向其发送二维码并要求张某下载某贷款APP,但张某两次下载均失败。后对方告知张某准备1万元保证金并要求张某多次向指定银行账户转账用于“刷流水”,张某多次转账后要求对方放款,后发现被对方拉黑并向公安机关报案。法官提示,宣称“无资质要求、低利率、放款快”的网贷广告,要求缴纳“保证金”“手续费”或者转账刷流水的,都有可能是诈骗。第三起案例中716新莆京,王某接到自称某电商平台“客服”的电话,对方准确说出王某的购物记录以及使用京东白条逾期还款的记录,要求王某按照客服的指引操作,否则会影响征信。王某担心征信受到不良影响,于是在对方指导下,下载某视频会议APP,并与对方屏幕共享,对方要求王某在某线上小额贷款平台申请贷款1万元。后王某按照要求贷款后将1万元转至指定银行账户。操作完成后,王某发现其银行账户内陆续有金额转出,这才意识到被骗。法官提示,以“消除逾期贷款记录”“修复个人征信”为由要求办理各项业务和转账的,有可能是诈骗。法官提示,面对金融领域的网络诈骗,要牢记“四不要”和“四要”,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不要泄露个人信息;不要被“低风险,高收益”的虚假宣传诱惑;不要加入陌生群聊、点击不明链接或随意下载不明APP。要主动了解基本金融知识,关注新型骗局,提高防范意识;要选择正规的投资理财渠道;要购买符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等级的产品;一旦发现涉金融网络诈骗,要立刻向公安机关报警。活动结束后,居民们表示,通过此次普法活动让大家对于在网络金融消费过程中,不法分子利用“稳赚不赔”“无风险,高收益”等话术诱导消费者转账汇款的诈骗行为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大家将进一步提高反诈骗意识,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理性选择官方投资渠道,保护好个人信息,必要时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新京报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朝阳法院“金团队”将持续开展防范金融网络诈骗的普法宣传工作,提高群众对金融网络诈骗的防范、鉴别及自我保护能力,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为人民群众财产安全保驾护航。编辑 杨海 校对 刘越
716新莆京
海春生:古籍文献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文化资源,它关系着中华文脉的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民族古籍文献是中华各民族文化智慧的结晶,对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而言,其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格萨尔王传》《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民族古籍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少数民族古籍文献与汉文古籍文献交相辉映、互鉴融通,造就了中华文化历久弥新,文化自信的根基。
民族古籍里有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历史716新莆京,也有积淀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方面,民族古籍文献记录了各民族巩固边疆、捍卫国家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以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记载了各民族拥护历代中央政权对边疆的治理与互动的历史;见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另一方面,古籍也承载了中华文明的精粹,其中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等,是知古鉴今、资政育人、传承文明,以及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构筑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文化资源。挖掘好、使用好民族古籍文献资源,有助于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的认同,广泛凝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共识。
海春生:民族古籍文献种类繁多、卷帙浩瀚,历史悠久,内容丰富。从文种上来讲,有藏文、回鹘文、察合台文、八思巴文、蒙古文、西夏文、满文、纳西东巴文、彝文、古壮文、傣文、水文等民族古文字书写的古籍。从内容上来说,涉及政治经济、人文历史、哲学思想、宗教信仰、天文历算、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从古籍装帧形式上而言,有梵夹装、线装书、经折装等。版本上有手抄本、木刻版、铜版书等。就载体而言,有金石碑刻、纸质文献、简牍文献、壁画题记等众多类型。特别是《五体清文鉴》(满、蒙古、汉、藏、察合台文)、《西域同文志》(满、蒙古、汉、藏、察合台、托忒蒙古文)等多文种合璧的古籍文献,不仅体现了中华文明中典籍文献之美,更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历久弥新,主要是因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这在民族古籍文献中得以全面展现。从纵向角度看,中华民族历代更迭的基因中体现着对中华文化内核的认同和统一精神信仰的追求,为中华文明延续至今奠定了根基。而中华文明在交流、互鉴和继承中不断吸收和转化、创新,又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丰富。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而民族古籍文献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所记载的先贤哲人的思想回答了我们所面临的很多问题。中华文化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使我们有了丰富多彩的民族古籍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并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化。在新时代,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本着科学的态度,认真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研究工作,不断深化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努力做好“第二个结合”,即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海春生:民族古籍文献在保护和传承中的确存在一些困难。比如,相对于绵延2000余年的汉文古籍整理而言,少数民族古籍工作起步较晚,由国家主导全面系统开展的工作不过40余年;民族古籍研究利用涉及文种较多,特别是一些“死文字”,识读难度极大,这对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很高,而这方面的人才也相对短缺。国家对这些现实问题十分关注,这些年投入很大,也制定了不少切实可行的政策举措,使得这项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期。
在信息化、数字化、大数据背景下,民族古籍文献的数字化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它改变了传统纸质版的阅读和传播方式,将海量文献通过数字形式呈现在大众面前,通过网络及电脑、移动端等各类电子产品使束之高阁的典籍文献触手可及,推动了古籍阅读和使用的大众化,是民族古籍文献“活起来”的重要手段。另外,民族古籍文献数字化是延续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必要条件。(完)